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首页 新就业群体

快递员屈亮:社区治理“新”力量

稿件来源:银川日报 发布时间: 2025-10-11 10:51

  屈亮在分拣快递。

  清晨六点半,中通快递银川金凤三部的分拣车间里已是一片忙碌。机器轰鸣中,网点负责人屈亮正在做班前动员:“最近网点派件量逐步增多,大家务必注意人身和车辆安全,确保快递第一时间送到客户手中!”

  此时,车间内那套2024年5月才引进的全自动交叉带环形分拣设备正高速运转。传输带载着包裹不断精准落入对应格口,一小时就能完成上万件包裹的分拣。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屈亮回忆:“没上设备前,12个人围着分拣台手工分拣,一小时最多分4000件到5000件,还常出错。”那时,快递员杨宝红每天背着大包穿梭在小区,“平均一天送200多件,忙到天黑还送不完,客户等得急,投诉也多。”如今,自动化设备让分拣环节人力成本减少60%,分拣误差率降至0.1%以下。杨宝红借助精准分拣,日均派送量已提升至500件到700件。“送得快、投诉少,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两成。”他笑着说。

  屈亮的创业之路,始于2014年。那年刚退伍的他带着军人的韧劲踏入快递行业。最初,即便没日没夜工作,仍时常面临时效延误和客户投诉的困境。他不服输,拿出全部复员费买车、印名片,带着业务员逐个街巷熟悉片区,把每条街道的门牌号、每个小区的单元分布都仔细记在笔记本上。

  十年深耕,他带领金凤三部从一个小网点,成长为银川最大的中通网点。如今,网点日均业务量近3万票,建起106家末端驿站,为当地创造150余个就业岗位。“我们送的不是快递,是一份责任。”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提升行业效率的同时,屈亮也在社区服务中找到了“新战场”。2017年,他顶着压力,先让妻子开出第一个快递驿站,又鼓励团队里的退伍老兵和党员带头创业。如今,快递驿站已遍布银川大街小巷,有效解决了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更可贵的是,屈亮将快递网络锻造成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在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指导下,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上门揽件时帮老人办理社保认证,送快递时捎带政策宣传单,加入社区治保委员会参与调解纠纷……快递员们化身社情民意“信息员”、城市形象“宣传员”、社会治理“监督员”。

  “我是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伍了,但从来没离开‘队伍’。过去是为国家站岗,现在是为百姓跑腿。”屈亮的话朴实而有力。

  屈亮的转型,是银川市新就业群体党建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银川市通过“亮牌评星争先锋”等活动,以政治引领与典型选树双管齐下,培育出一批新兴领域劳动者榜样。目前,21支以党员快递小哥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他们既是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也是城市生活的“服务员”,推动生活物流网与社区治理网格实现“双网合一”。

  正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燕宝社区党委书记尉睿所说,这些新就业群体用“网格小事随手帮、急需用品随手送、政策传单随手带”的实际行动,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力量。

  从军营到快递网点,从行业带头人到社区守护者,屈亮的转型之路,映照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风貌,更彰显了党建引领下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在这条崭新的征程上,无数个“屈亮”正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属于自己的“新”光。(记者 高雯雯 刘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