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外卖到了,还有一份来自外卖小哥的安全感……
8月25日,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新宁社区的各个网格群里推送了这样一条信息:“各位居民朋友,大家在点外卖时,可备注独居老人需关注或其他特殊情况,社区可动员外卖小哥志愿服务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这份提醒,是新宁社区治保小组组长、“火芽先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刘少帅向社区建议的。
“前几天送外卖时,偶然听说有一位独居老人因在家摔伤意外去世,家里人第二天早上才发现,我们就想着自己能力所能及做些啥。”8月25日,记者见到了这位主动“找事做”的队长,憨实、朴素,略微有些拘谨,跟他在志愿服务队群里号召大家多做好事的热情劲儿“大相径庭”。
日前一个深夜,刘少帅送外卖时,发现一辆半挂车占了大半非机动车道,车主未留电话,因担心发生剐蹭事故,他将车停在旁边闪灯提醒过路人、过路车辆,又拨打好几轮电话辗转联系上车主,等车主来才离开现场。
8月25日,新宁社区工作人员向“火芽先锋”志愿服务队征集积分兑换的“微心愿”。
“永康南巷的街边商户多,离新华商圈也近,外卖小哥也就比较多。2023年,外卖小哥发现永康南巷一处天然气管道漏气,及时报给了社区。因为这件事,社区在2023年5月牵头成立了这支志愿服务队,如今已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了88人。”新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娟表示,这些外卖小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摇人”解决、反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在晚上及周末的“治理空白期”。
2024年下半年,社区治保委组建之后,这支队伍被编入治保小组。与此同时,社区还邀请交警、律师、应急人员等为这支队伍进行每月一到两次的志愿服务培训,提升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小到小区健身器材掉了一颗螺丝钉,大到协助民警救助市民,凡能做的都会去做”。
志愿队员王力的手机里有3条“报警已经受理”的信息。其中一条,背后是一个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故事。当天夜里送外卖经过胜利街时,王力注意到两名骑车的明显醉酒的成年人不仅差点撞到一个高中生,还不依不饶追着高中生让其为“挡路”道歉。王力便一边拨打了110,一边上前将明显受惊的高中生护在身后,劝着对方有事好好说话。等民警和高中生的父母到现场后,王力才继续去送餐。
8月25日,“火芽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在驿站拿取药品。
问及为何愿意停下“抢时间”的脚步去做这些事,刘少帅笑着说,用一个很流行的词就是“双向奔赴”。“早几年带队做自配送,在城市里奔波总觉得很孤独。自从成立这支队伍、编入治保委之后,社区会喊我们参加运动会、文艺会演,还汇集体给大家过生日、体检,感觉自己从‘过客’变为了一分子。”刘少帅表示,而且因为反馈的问题总能很快解决,“很享受这种城市因自己而有了一点点改变的感觉”。
不止如此,社区暑托班是免费对这支队伍开放的,不少外卖小哥的孩子都在社区里托管了一个月,解决了他们外出送餐孩子无人管、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
“社区还会给我们做的好事积分,用积分许愿自己想要的实物。”王力今年夏天兑换了充电宝、面罩、护膝、袖套、头盔、水壶等,笑称“集齐了送外卖必备6件套”。
这场“双向奔赴”,让很多安全隐患被消除于萌芽状态,给足了居民安全感。正如王力护在身后的那名高中生说道:“看见外卖小哥的那一刻很安心。” (宁夏法治报记者 郑芳芳 文/图)
【短评】
铺好“新”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中山南街街道新宁社区的“外卖备注”行动,再次证明新就业群体不是基层治理的局外人,而是多元共治的“新”力量。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与新就业群体建立良性互动互融关系,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题中之义。当下摆在各个社区面前的一道新题,就是如何进一步铺好“新”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以全天候、全覆盖的问题发现网络,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最重要的,要从其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一方面,要全面梳理整合其进门、停车、找路、充电、休息、就餐、融入、发展等诉求,为其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服务保障要更到位,假期托管班、节日慰问、优惠政策等;积分兑换实物要以实用为主,还可创新推出“免费一餐”“半价修车”“门票减免”等。
最关键,是要建立起快速、有效的“接单—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让其真切感受到发声有用,能看得见城市因自己而变,以荣誉感、获得感提升其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内发性,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