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化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 多措并举破解“高额彩礼”治理难题
治理高额彩礼,关乎公序良俗、社会文明,也是广大群众的普遍心声。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立足职能定位、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自治提升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零彩礼”“低彩礼”结婚。
让彩礼回归“礼”
彩礼是中国传统风俗中的一项婚姻礼仪,在缔结和维持婚姻关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风气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成了结成婚姻的障碍,而不是象征双方家庭友好关系的信物。高额彩礼看似是个人的家事、私事,实则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影响乡风民风社风。
治理高额彩礼,宁夏始终不曾手软。今年4月,宁夏召开全区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八部门携手实施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自治提升等“八大行动”,持续整治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加快培育婚俗新风。
作为新成立的部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负责落实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自治提升行动。为此,该部门一方面建立“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市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乡镇党委推进、村级党组织实施”的“五级联动”机制,实时会商研判,协同推进专项治理;另一方面健全四项制度规定,明确治理标准。
据了解,四项制度包括:制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认定办法,结合地域实际,按照重点区域、非重点区域分类施策,明确“高彩礼”“低彩礼”“零彩礼”认定标准;制定“零彩礼”“低彩礼”证书颁发管理规定,统一设计发放“零彩礼”“低彩礼”证书,作为农村居民践行文明新风、享受礼遇嘉许的依据;建立评议公示制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等程序,议定彩礼标准、评选先进典型,结果予以公示;建立信息统计制度,实行分级统计、实时监测,对农村彩礼认定、证书颁发、人情礼金、婚宴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一步步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共识。
在中卫市中宁县,该县强化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责任清单落实,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治理,亮出宣传引导“连环招”,逐步破除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
“我结婚时,媳妇的父母没有问我家要一分彩礼,两位老人的愿望很朴实,就是希望我们两口子把生活过得幸福。同时,身为共产党员,我应当做好表率,带头抵制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中宁县大战场镇兴业村党员刘志学说。
为做好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中宁县全面摸排各村适婚青年15100余名,并建立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组建由乡村干部、无职党员等组成的婚姻劝导员队伍145支,协同177名驻村干部,通过张贴横幅、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弘扬婚俗新风等宣传1390余次。先后评选施玉仓、赵珍珠等“零彩礼”“低彩礼”示范户74户,并予以表彰。
“以前村民办红白事喜欢讲面子、比排场,自从村上开展移风易俗宣教工作后,崇尚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乡里乡亲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新堡镇南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文侠说。
强化礼遇嘉许
“彩礼不是结婚的必选项,双方家庭没有必要因为筹备结婚彩礼造成负担。”“父母希望我们两人把日子过好就行,彩礼一直没提过。”“95后”陈雷和妻子张强是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马家湾村的老乡,经人介绍后自由恋爱。对待结婚彩礼这件事情两人看法一致,最后双方家庭经过协商,选择了“零彩礼”。
这个新风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点赞。7月3日,在惠农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石嘴山市委社会工作部、惠农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特别为陈雷、张强和另一对“零彩礼”夫妇颁发了石嘴山市首批“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
“我们举行‘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的颁发仪式,目的是在全市上下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婚事新办。通过落实相关礼遇嘉许政策,激励更多的青年做婚俗改革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石嘴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玉平说。
据介绍,石嘴山市对认定的“零彩礼”“低彩礼”的新婚夫妇推出了一系列的优待政策,包括:持“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者可享受宁夏18家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免票优惠政策;“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可优先享受特色种植(养殖)补贴、优先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优先得到创业就业和消费帮扶等。
整治高价彩礼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宣传引导之外,确需实在的政策激励。根据《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自治提升行动的工作方案》,宁夏在相关就业技能培训、使用宴席场所、乘坐公交车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正面激励政策。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主动对接教育、交通、人社等部门,积极落实对“零彩礼”“低彩礼”夫妇及家庭的礼遇嘉许。
建立长效机制
抵制高额彩礼、转变婚姻观念,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为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狠抓三项重点任务,提升治理效果。
——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在村级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建立的基础上,指导行政村逐步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推选农村媒婆进入红白理事会,协助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目前,全区2204个行政村中,1995个村设立了村民议事会,1898个村设立了道德评议会,吸纳393 名农村媒婆加入红白理事会。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指导行政村将彩礼倡导性标准、人情礼金、婚宴标准和鼓励适婚青年婚恋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配套建立奖惩措施,做好红白理事会章程、村民议事会制度等相关制度完善,规范红白事办理流程、办理标准。截至6月底,全区已有1954个村完成村规民约修订,1507个村建立奖惩机制,分别占88.6%和68.4%。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落实。指导村级设立婚姻劝导员,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抵制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选农村“五老”人员参与道德评议会,组建志愿服务队宣传倡导文明新风、抵制高额彩礼。
一组数据显示:自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自治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农村适婚人员共结婚1754对,其中认定“零彩礼”209对、“低彩礼”992对,平均彩礼为7.53万元,占结婚总数的68.5%。
“立足实情、顺势而为,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将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强化自治功能、加强统计调度、正面宣传引领、落实包抓责任,真正让零彩礼低彩礼价值观立起来,逐步形成全社会广泛共识,让高额彩礼由过去‘有面子’变成如今‘没面子’,在铸魂塑形中持续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增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一处处长杨宗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