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首页 志愿服务

一线调查·这些社区有啥不一样 | 超大社区的破局“密码”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5-07-09 16:08

  编者按: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破解老旧小区共性难题、建设现代化新社区,是我区提升居民幸福感、推动城市更新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实践。其中,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社区,正成为提升居民归属感、塑造城区辨识度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区已涌现出一批打破常规、各具特色的社区样本:从服务数万居民的“超级社区”,到深嵌于繁华楼宇群的“垂直社区”;从与产业园区共生的“工业邻里”,到承载乡愁又拥抱城市生活的“村改居”新家园。这些社区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为解决特定发展阶段的治理与服务难题提供了鲜活答案。

  记者深入这些特色社区,探寻它们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以创新实践诠释“美好生活”的多元内涵,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银川东隅,占地210万平方米的燕鸽湖基地如一座微型城市,在这里,居住着4万余居民,17572套住宅搭建起403栋楼宇。

  “4万人,就是4万种需求。”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庆园社区党委书记徐鑫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单靠社区几个人,跑断腿也摸不透情况,更别提及时响应了。”

  服务覆盖的“盲区”、信息传递的“延迟”、资源调度的“梗阻”,曾是燕庆园社区最头疼的事。徐鑫告诉记者,以前,只是一次简单的政策宣传,社区工作人员都要耗时数周才能勉强覆盖主要楼栋,张贴通知常被忽视。

  燕庆园社区老年大学瑜伽班正在为学员上课。

  破局之道,始于对“大”的解构。燕鸽湖基地以精细化网格织就治理之网,将庞大社区切分为110个“微网格”,配备110名微网格长和221名微网格员,让治理力量直达神经末梢。

  一天,微网格员李娟在巡查中发现独居老人王大爷家中异常安静,敲门不应。她立即通过网格群上报并联系物业,在民警见证下,社区应急小组破门,及时将突发急病的老人送医抢救。这“最后一米”的守护,标注出了网格治理的生命线。

  燕庆园社区老年大学茶艺班正在为学员上课。

  燕翔园社区创新“暖夕之家”服务,开设智能手机课堂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燕鸽湖基地创新打造了“社区+物业”双引擎驱动模式,“红色物业联盟”应运而生。在燕翔园社区,“微小服务在身边”活动由物业公司与社区党员志愿者携手开展,磨刀、理发、小维修等便民服务直接送达楼栋,社区食堂、快递柜、适老化改造等设施合力构建起“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便捷生活触手可及。去年,面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红色物业联盟”迅速行动,联合社区党委召开居民议事会,仅用一个月就整合闲置空间,新增120个智能停车位,并引入错峰共享机制,将资源“融”出了新效能。

  燕庆园社区“老干部说事”人民调解室调解居民纠纷。

  燕翔园社区“红色老班长”在社区轮值参与日常工作。

  当人口基数巨大,效率就是生命力。燕鸽湖基地以智慧平台打通服务“末梢循环”。智能化门禁与人禁系统筑牢“安全防线”;“一网统管”平台,整合家政、养老、医疗等资源,一键满足老人助餐、问诊、送药需求。7月7日,居民赵琳通过“一网统管”平台,为行动不便的母亲预约了助浴服务,从下单到专业护理员上门仅用时30分钟。

  当微网格长穿梭于楼栋间,当“红色物业”点亮万家灯火,当智慧屏幕闪烁便民信息,燕鸽湖基地以“微网格”破解规模困境,以“双引擎”驱动服务升级,以“数智化”提升治理效能,诠释了超大社区治理的核心真谛——治理的精度,终将化为民生的温度。(宁夏日报记者 周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