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 破旧立新 银川奏响乡村婚俗“文明曲”
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银川市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各县(市、区)创新举措、协同发力,通过机制建设、宣传引导、示范带动、产业赋能等多元路径,治理成效显著,彩礼负担切实减轻,“低彩礼”“零彩礼”蔚然成风。
建章立制,筑牢治理根基。各县(市、区)立足实际,构建常态化治理机制。灵武市创新“月统计、季调度、年盘点”机制,每月统计结婚数量、彩礼金额等数据,建立台账;每季度开展彩礼认定抽查、村规民约执行检查,召开调度会“把脉问诊”;每半年召开盘点会,量化考核、闭环管理,确保治理有章可循。金凤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展主题宣讲673场、文艺活动49场;建立“县统筹、乡主抓、村落实、帮扶单位跟进”四级责任网络,明确彩礼、婚宴等倡导性标准;选树先进典型115户,创新“美德+志愿+积分”机制,依托79个“爱心超市”兑换积分15.7万余分;推动20个行政村完善村规民约,将彩礼、婚宴等参考标准纳入约束条款。
宣传引导,重塑婚俗观念。全市统筹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入脑入心。永宁县依托“文明永宁”等新媒体矩阵,推送科普文章、倡议书,以漫画、短视频丰富宣传形式;线下开展“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主题宣讲,邀请专家、先进典型剖析陋习危害,累计举办文艺巡演13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西夏区采取“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抵制高额彩礼信息,线下通过入户宣传、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活动100余场次,兴泾镇泾华园社区编排《移风易俗三句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贺兰县金贵镇选聘13名义务红娘,建立“月老簿”和“金贵缘来”交流群,为青年提供婚恋服务,倡导“低彩礼”“零彩礼”。
示范带动,培育文明新风。通过典型选树、特色活动等方式,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永宁县连续四年举办“国韵新风·情定永宁”集体婚礼,33对“低彩礼”“零彩礼”新人喜结连理,为相关家庭颁发证书,引导青年树立婚恋新风。金凤区连续6届举办移风易俗集体婚礼,选树零彩礼典型、好儿媳等先进模范183人,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带动群众转变观念。西夏区共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50余人,邀请“零彩礼”夫妇分享故事,党员李建国带头践行“零彩礼”,形成示范效应。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结婚2004对,认定“零彩礼”124对,证书颁发80对、“低彩礼”认定438对,证书颁发241对;农村彩礼平均金额稳步下降,永宁县非重点区域彩礼从7.1万元降至5.4万元;金凤区部分村庄通过产业赋能,彩礼平均降幅高达40%,婚宴浪费减少50%。
下一步,银川市将持续丰富线上线下宣传形式,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扩大新风覆盖面;持续完善“月统计、季调度、年考核”机制,细化彩礼认定标准,推动治理向常态化、精细化、系统化深化;持续举办集体婚礼并加大“低/零彩礼”典型选树力度,落实家庭礼遇政策;持续深化与妇联、团委等协作,整合产业就业资源,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让文明婚俗在乡村落地生根。(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