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首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首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是什么让这个社区的妈妈们不再焦虑?答案藏在一个小车间里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5-09-08 15:14

  “注意线圈松紧,岩羊挂件才能更灵动。”9月5日,在银川市西夏区农垦建社区“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内,彩色毛线在指尖翻飞,随着技术指导朱秀云手把手教授社区妇女钩织技巧,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文创产品逐渐成形。

  手把手教授社区妇女钩织技巧。

  农垦建社区下辖3个老旧居民小区和6个平房区,“四多一低”曾是这个社区最大的特点。针对流动人员多、灵活就业人员多、全职宝妈多、家庭矛盾多、家庭收入低的现状,如何以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精细化治理为主线,帮助一批全职妈妈、困难妇女群体等实现再就业,激发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和潜能?

  2023年3月,农垦建社区开始探索一体化推进社区治理与促进妇女就业增收模式,将社区“妇女之家”打造成“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创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并向自治区妇联争取到3.71万元项目资金,联系银川本地企业负责钩织技能教学、原材料供应、成品销售,为社区里的零收入和低收入妇女提供就业支持。

  车间内一派繁忙的景象。

  社区党委书记刘霞告诉记者,为节约培训成本,最初的几期钩织培训课,社区工作人员都跟着学,“当时就琢磨着,我们先把手艺学到手,等熟练操作了,再手把手教给辖区妇女。”

  今年55岁的赵小玲是“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招收的第一批“织女”。此前,她一直在家照看孙子,曾在小区周边餐馆帮厨,月薪不足2000元。2023年3月,赵小玲开始到社区学习钩织,现在能制作手拎包、摆件、披肩、串珠等,每月能挣2800元手工费。

  让辖区群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过去到外边打工,家里什么都顾不上,生活一直很焦虑。现在有了钩织车间,早晨把孩子送去学校,再回到车间工作,下午也不耽误接孩子放学,时间比较自由,挣钱带娃两不误。”谈起社区的钩织车间,辖区居民刘淑珍笑着说。

  通过“社企合作”模式,社区精准回应民生诉求。由企业负责技术、原材料供应与成品回收销售,社区以党员队伍为骨干,牵头招募学员、组织培训。采用按件计酬方式,让辖区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文创赋能拓销路,小车间也能成就大平台。近年来,社区带领“织女”创新开发融入宁夏文化元素的西夏陵手账本、岩羊挂件、潮流串珠等产品,通过党建纽带对接企业打通销售渠道,并将技术推广至宁夏周边地区。截至目前,车间已培训固定“织女”52人,带动百余名妇女参加培训。其中,50人成为专业“织女”,累计增收超15万元。与浙江义乌市场合作的串珠项目吸引30多人参与,完成订单25万余元。

  助力零收入妇女转型为“创收主力”。

  今年年初,在西夏区宁华路街道的统筹下,农垦建社区联合6个社区成立西夏区睦邻惠民商贸有限公司,构建“三链融合”模式:组织链上整合7个社区资源,设立妇女微家、党员先锋岗。产业链上开发文创产品,布局“线上直播+线下代工”双渠道。服务链上延续“常态化培训+订单式教学”,助力零收入妇女转型为“创收主力”。

  “惠新”平台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有效化解社区矛盾,近3年实现“零信访、零诉讼、零矛盾”,形成“就业稳、家庭和、社区安”的良性循环。刘霞表示:“一根根毛线、一颗颗串珠,织出的是好日子,更是社区治理新活力,‘指尖技艺’正一步步转化成‘指尖经济’”。(宁夏日报记者王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