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资源联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为切实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海原县积极运用“三官一师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学会会员)联动机制,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调解室设在村口巷尾,用“流动法庭”代替群众奔波,以“上门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题”。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
过去,群众解决纠纷往往要“跑断腿”:找派出所报案、去法院起诉、请律师写诉状,程序烦琐、耗时费力。现如今,“三官一师一员”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宣传,排查矛盾纠纷。“过去是我们找干部,现在是干部找我们”,红羊乡前进村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变化。仅半年时间,“三官一师一员”累计走访群众1.2万余户,排查矛盾隐患300余起,80%的纠纷在萌芽阶段便被化解。
从“对簿公堂”到“流动解纷”
海原县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围绕农村常见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等纠纷,海原县委政法委统筹县人民法院推动设立“流动法庭”。
近期,因曹洼乡距县城较远,海城法庭在该乡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审判期间通过亲情伦理、法律规定等多方面手段,一起父子家庭纠纷诉讼从“对簿公堂”到自愿达成和解,这种“家门口的法庭”既方便了群众,又实质化解了纠纷。截至目前,流动法庭已开展巡回审判26次,调解成功率高达92%。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之前,民警接处警、法官敲法槌,虽然职责履行到位,但是形成不了合力。为此,海原县推动更多资源、力量下沉基层一线,以1373名治安保卫委员会成员为基础,协同1340名专兼职调解员、270名“三官一师一员”,深化开展诉调、警调、检调、访调对接工作,开启“综治+”联动联防模式,实现基层调解力量与法律专业力量有效衔接,机制运行更加通畅便捷、依法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从“信访不断”到“信任倍增”
“你好,欢迎到县综治中心”“你好,这里是乡镇综治中心”……随着一件件矛盾纠纷按照“受理、研判、分流、办理、化解”等流程妥善处置,群众的态度从怀疑观望变为真心点赞。
海原县综治中心坚持“日研月商”、乡镇综治中心坚持“日调周商”,汇聚治安警情、“12345”热线投诉、人民网留言投诉、信访事项等信息,分级分类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今年以来,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等矛盾纠纷化解法治“路线图”,累计排查受理矛盾纠纷4406件,调处4347件,导入仲裁、诉讼等程序47件。
下一步,海原县将持续深入推进“法官走下审判台、检察官走出办公室、调解员走进百家门”,引导政法干警把身子沉下去、把责任扛起来,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法律的刚性权威与调解的柔性智慧水乳交融,绘就“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海原新“枫”景。(通讯员 褚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