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项目书”让居民幸福愿景变实景
“自从社区治理有了精准规划的‘项目书’,将居民反映的问题变会议议题、议题变课题、课题变项目,有了公开承诺‘立项’的执行规划,我们可以对照着做,工作有了轻重缓急,心里也就更有底了。”7月16日,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星光巷社区党委书记乔瑛对记者说。
社区“能人”集结入库
以“网”精治,社区“能人”是居民自治的头号功臣,而“能人”资源库也是星光巷社区开启多元共治的第一份“项目书”。
星光巷社区有6个小区,1750户3960人。近年来,社区建立“能人”资源库、成立“爱心互助会”等社区社会组织11家。
今年74岁的孙清玉,是志愿服务队成员之一,平时谁家有磨刀磨剪子、修理小家电的小活儿都要找“老孙”。文欣苑小区由于没有集中供暖管道,外挂的壁挂炉“罢工”也要麻烦老孙。此外,每当社区有邻里纠纷时,老孙也会跟着一同参与调解。
看着退休后的老孙干得风风火火,曾在理发店干了一辈子的张竹凤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孤寡老人剪头发。
“三事分流”多元共治无烦事
“三事分流”是回应居民需求的第二个“项目书”,也是星光巷社区基层治理好评如潮的关键。
“我原来很少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今,每天我在社区二楼卫生站针灸,女儿在上暑期班绘画课,能在社区待一上午。”说起社区为民办实事,居民李女士感触颇深。
以“议”解难,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矛盾做到稳控,这是星光巷社区基层治理的既定目标。家事、小事、大事,不同的事由不同的人来管。诸多居民关切的难点、堵点问题则是大事,由全体居民来商量,多元共治让居民再无烦事。
木材公司小区于1989年建设,虽已于2018年进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但内部管道的老化问题仍是困扰居民的头号难题,3栋楼98户居民今年以来多次因内部管道改造问题向社区提议。于是,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居民围坐一起,发表个人看法和“解题”思路。
“集资改造,分层定价。”经过社区和出租房、空房、原房主等多方面对面,最终商议出不同楼层、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的满意方案,并制定出了详细的改造项目书。目前,该项目已于2025年4月改造完毕。
“六社联动”打好民主协商牌
“六社联动”机制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三个“项目书”。
“楼上楼下漏水纠纷,邻里纠纷,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以及各类家庭纠纷……这些虽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如果处理不好,社区就会失去公信力。”乔瑛说最近刚办了一件让居民满意的事。
张女士多年前贷款买了某小区的一套住宅楼,由于丈夫突然去世,3个子女上学、生活支出,加之交通事故赔偿等一下子压垮了原本就有精神障碍的张女士。星光巷社区为其申请低保后,紧接着帮助其卖房还账,乔瑛还对接了爱心人士资助。
7月初,张女士家中下水道堵塞,引发邻里间的赔偿纠纷。网格员得知后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并邀请调解员进行入户调解。“还好有你们帮忙,不然我一个人太难了。”不久,张女士拿着孩子的成绩单到社区报喜。
据了解,为了让困难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行动更有温度,星光巷社区积极拓展链接盘活辖区内外资源,创新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室为统揽、以社工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六社联动”服务机制。
10年来,“能人”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实现了精细化服务,一个个社区治理“项目书”,正在让居民的一个个幸福愿景变为实景。